【在场微散文】李慕云《卖报歌》海之魂朗诵
(设计:丁简)
卖报歌
文/李慕云
我一眼发现窝在校门口的他,依然是耷拉着的乱发,不辨底色的棉袄,满怀期待的小眼睛,摊在膝盖上的几本《特别关注》。不同的是,这次学生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他身边,那里有一台很旧的小录音机,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《上海滩》等震耳欲聋,盖过了学校的广播。但他们只是饶有兴趣地看了一眼录音机,就和同伴们嬉闹着走开了。
他也算故人。25年前我刚刚来到这个小城时,他卖的是炒粉。每天傍晚,他推着一辆比他矮不了多少的小三轮车出来了,也不怎么吆喝,偶尔有人光顾,他就直接用手抓一把白白的粉条,用小秤称好,收了钱继续转,小城的街道很短,到天黑时往往还剩半筐。
后来有几年他不知去向。再见到时,发现他成了老报童。每天放学时,他准时出现,开始只卖《楚天都市报》,那时这个报纸很火,买的学生不少,随着手机上网越加便利,他兼卖《南方周末》和《特别关注》,现在只剩下后者。
没人知道他每天能卖出去几本,也不知道那点钱能否养活他自己,他就像校门口的盆景里的杂草,顽强地守候着。偶尔口袋有零钱的时候,我也买份杂志,虽然家里已经有一模一样的。二十年来,我要求每届学生观察他,自己也尝试写他,可因为对他几乎一无所知,每次都只是开个头。
在这篇短短的文章终于写成的中午,在缭乱的歌声中我再次两手空空经过他的身边,竟然发现自己一身轻松。
(责任编辑:钱昀 终校:袁志英 制作:刘珍 548字)
李慕云获奖作品作者简介:李慕云,在场编辑。生于70年代,成长于农家,毕业于华师,执教于高中,定居于咸宁。因为喜欢读书,大学专攻中文,毕业误教语文;因为喜欢写字,三十年不问收获笔耕不辍,无怨无悔自娱自乐至今。好在有好书为伴,好友互勉,不亦快哉!
主播简介:海之魂,本名韩雪敏,朗诵组组长。河北省邯郸市人,从事过播音主持,编辑、记者等工作。
在场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发现。我们在从蒙昧中走来,走到现在,走向未来,走向文明的进程中,无时不闪耀着发现的光芒。可以说,发现是人类文明进步中最美丽的风景。
我们在谈到发现时,想到了什么?苏轼是看见:“遇隙则发见,臭味实一族。”宋应星则是创新:“ 唐开元宫中镜,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……朱砂斑点,乃金银精华发现。”(《天工开物·镜》)欧阳修想到的是表现:“虽其埋没而未出,其精气光怪,已能常自发见,而物亦不能揜也。”
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竞赛第31期命题:发现
面对纷繁的世界,你会想些什么、想到什么?你介入了吗?不是用形而上的逻辑演绎,而是用你的生花妙笔,呈现你独特的富有创新意义的发现,一个属于你的世界。
在场微散文第31期征文一人一稿,上限为550字,必须是原创首发(如其他平台、网站、论坛及报刊已发的,请勿投)。请各位老师在邮箱注明标题、作者和字数,将照片和稿件分别传进邮箱附件,简介写在文章下面(请将正文放大为小三号字,标题小二号字加粗),并注明所在地。截稿日期为2019年1月20日。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:zczy0838@126.com。
在场微散文奖在场微散文群,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立的一个微散文平台,旨在宣传、交流、倡扬在场写作。
在场微散文,是在场写作的一种散文样式,主张通过在场性、微叙事、快节奏的书写,适应微信时代的阅读需要。
在场微散文奖,是在场微散文群开展的一项在场微散文同主题征文奖,每两月一期,每期设一等奖一名,二等奖二名,三等奖三名,优秀奖六名,分别奖给1200元、600元、300元和50元奖金,并颁发获奖证书;所有获奖作者,均奖励“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”或作品文集和《在场》杂志一本。
在场微散文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文学交流平台。目前参赛作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。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1(1~7期)在场微散文总目录2(8~20期)
在场微散文总目录3(21~30期)
在场微散文奖征文2018120027
请勿一稿多投,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,请勿投。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。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;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,可自行处理。
一篇文章只修改一次,请投稿前仔细斟酌。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“修改稿”。
1800字以下的散文,请同时投两篇。
此为《在场》杂志选稿平台,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,如不同意,请在稿件中注明。
关于稿费普通作者返一半,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。
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:zczy0838@126.com
《在场》杂志投稿邮箱:zczy0838@163.com
在场网站:http://www.zczysw.com/